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曲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使公生于孔子之世公未必不在四科焉
然国家以二十一贤者(若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公 孔安国)
(
刘向郑生杜子春马融卢植郑康成服/慎何休王肃王弼杜元凯范宁等是也)代用其书垂于
国胄并配飨于孔圣庙堂者 (第 22b 页)
八十年离于
全经固已远矣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
文于坏壁之中逸礼有三十九篇书十六篇天汉之后 孔安国
献之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
丘明所修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馀通藏于秘府伏而
未发孝成帝悯学残文 (第 4a 页)
臣窃以为不然夫守其遗经若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
之于春秋伏胜 孔安国
之于书毛苌之于诗高堂生之
于仪礼后苍之于礼记杜子春之于周礼可以当之盖
秦火之后虽易以卜筮仅存而馀经非 (第 9a 页)
  尚书序 (汉孔安国/
)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
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
大道也少 (第 4a 页)
为正月也繇是推之则周人之建
子者以十一月为岁首而不以十一月为正月也后世
儒者不得其义故有纷纷不决之论 汉孔安国
郑康成
则谓周人改时与月宋程伊川胡安国则谓周人改月
而不改时独九峰蔡氏谓不改时亦不改月至于元儒
吴仲 (第 20a 页)
胜置守冢于砀至今血食王莽败乃绝
  儿宽传(班固/)
儿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以郡国选诣博士受
孔安国
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时行赁作带经而 (第 7a 页)
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
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入其
宅闻鼓琴瑟钟磬之音于是惧乃止不坏 孔安国
者孔
子后也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 (第 18a 页)
安国

之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
夏侯三家经文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率简二十五
字者脱亦 (第 18a 页)
其言率依于理比张霸伪书辽绝矣析
伏氏书二十八篇为三十三杂以新出之书通为五十
八篇并书序一篇凡五十九有 孔安国
传及序世遂以
为真孔壁所藏也唐初诸儒从而为之疏义自是以后
汉世大小夏侯欧阳氏所传尚书止有二十九篇者 …… (第 4b 页)
此诸儒皆未见可疑之甚又曰书序伏生时无之其文
甚弱亦不是前汉人文字只似后汉末人又曰小序决
非孔门之旧 安国
序亦非西汉文章又曰先汉文字重
厚今大序格致极轻又曰 (第 5b 页)
尚书孔安国
传是魏晋间人
作托 (第 5b 页)
安国
为名耳又曰孔传并序皆不类西京文字气
象与孔丛子同是一手伪书盖其言多相表里而训诂
亦多出于小尔雅也夫以 (第 5b 页)
者谓能守其遗经转相授受以待后
之学者不为无功臣窃以为不然夫守其道经若左丘
明公羊高榖梁赤之于春秋伏胜 孔安国
之于书毛苌
之于诗高堂生之于仪礼后苍之于礼记杜子春之于 (第 24a 页)
谓能
守其遗经转相授受以待后之学者不为无功臣窃以
为不然夫守其遗经若左丘明公羊高榖梁赤之于春
秋伏胜 孔安国
之于书毛苌之于诗高堂生之于仪礼 (第 9a 页)
  叙循守赠致斋黄公(陈昌积/)
自古守官之士施教𨗳民效验纯粹曷尝不依于儒术
者究道德之际而为振民宰世之源也牒记以往靡得
而著巳汉诸荐绅先生文翁化蜀厥有春秋平当行河
厥有禹贡赣君典郡本之文雅彭宣司牧获诸雠易君
公射策甘棠沛郡翁卿明经子惠南阳至如 孔安国

少卿之属此皆学士所谓淑人长者也藉于有民社之
寄发其素业凛凛焉便宜以为治虽所施殊科然皆行 (第 10a 页)
孔安国
献之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及春秋左
氏丘明所脩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馀通藏于秘府伏
而未发孝成皇帝闵学残 (第 10a 页)
 晦庵集卷六十五     宋 朱子 撰
  杂著
   尚书
  汉孔安国
曰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
 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陆德明曰伏羲/风姓以木德王)
 ( …… (第 1a 页)
 (诰酒诰梓材之属则与经文又有自相戻者其于已/亡之篇则依阿简略尤无所补其非孔子所作明甚)
 (然相承已久今亦未敢轻议且据 安国
此序复/合为一以附经后而其相戾之说见本篇云)既毕 …… (第 5a 页)
 (历志所引伊训毕命字画有与古文略同者疑即伏/生口传而晁错所属读者其引武成则伏生无此篇)

 (必是张霸所/伪作者矣)
  今按汉儒以伏生之书为今文而谓 安国
之书为
  古文以今考之则今文多艰涩而古文反平易或
  者以为今文自伏生女子口授晁错时失之则先
   …… (第 7a 页)
  以为记录之实语难工而润色之雅词易好故训
  诰誓命有难易之不同此为近之然伏生倍文暗
  诵乃偏得其所难而 安国
考定于科斗古书错乱 (第 7a 页)
  磨灭之馀反专得其所易则又有不可晓者至于
  诸序之文或颇与经不合而 安国
之序又绝不类
  西京文字亦皆可疑独诸序之本不先经则赖 (第 7b 页)

  国
之序而可见故今别定此本壹以诸篇本文为
  经而复合序篇于后使览者得见圣经之旧而不
  乱乎诸儒之说又 …… (第 7b 页)
 舜典(古文有今文/合于尧典)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恊于帝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
升闻乃命以位(华光华也恊合也帝谓尧也浚深也/哲智也温和粹也塞实也玄幽潜也)

(升上也言尧既有光华而舜又有光华可合于尧因言/其目则深沉而有智文理而光明和粹而恭敬信实而)
(充塞有此四者幽潜之德上闻于尧尧乃命之以官职/之位也 今按孔疏梅颐奏上古文尚书孔传之时已)
(失舜典一篇又自此以上二十八字世所不传故多用/王范之注补之而以下文慎徽五典以下为舜典之初)
(至齐萧鸾建武四年姚方兴于大航头而献之议者以/为 孔安国
之所注也直方兴有罪事亦随寝至隋开皇)
(二年购募遗典乃得其篇焉盖伏生以舜典合于尧典/故其所传无此二十 (第 14b 页)
正杨辨之更不明按虎子亵器也汉侍中亲省起居不
免奉溺器 汉孔安国
以儒者特听掌御唾壶朝廷荣之
鹿车柴车也中仅容一鹿故名汉冗散郎乘鹿车见赵
憙传茂以则虽贵而亵故笑之则谓 (第 10b 页)
从不知在何地即汉宋儒者皆不能注间尝与学者论
及亦一閧而散或谓是宋地 孔安国
据庄子谓孔子如
宋游匡遇匡人之难或谓是卫地史记夫子去卫将适
陈然尚未出境故使从者为宁氏臣于卫以解此难 (第 20a 页)
   与黄梨洲论伪尚书书
日月不暂留而道路不加近何时是相见之日思之闷
绝前接来札有议礼数则草草复过虽稍有商量终以

未能面请为憾若仆所著丧祭二礼因急于成书而又
畏纸费不能自尽所欲言此非知礼如足下不敢向之
争得失也近保定李恕谷以问乐南来寓桐乡郭明府
署中因与桐之钱生晓城辨古文尚书真伪并来取证
仆向虽蓄疑然全不考及今略按之似朱文公与吴棫
吴澄赵孟頫归有光梅鸑罗喻义辈其指为伪者皆自
坐失据误读前人书处处讹错诚不料诸公豪杰且欲
诋毁先圣先王之书而竟出于此闻足下向亦曾指之

为伪不知别有考据抑止此数也昨有老友谓尚书大
序称武帝敇 孔安国
作传及传成而 (第 16b 页)
安国
遭巫蛊事因
不果上此大可疑者史迁自序谓史记成于太初之年 (第 16b 页)
安国
之卒则在孔子世家末已记及之巫蛊起于征
和年距太初以后尚越天汉太始两号而谓 (第 16b 页)
安国
能遭
之非伪耶仆谓此则大序伪非尚书伪也且此仍自坐
失据之言也大凡读一书当辨其书之得失在于何所
史记之 …… (第 16b 页)
书有一人一事而纪传与年表又各异时者毋论 安国
遭巫蛊事非大序乱言在汉志汉传荀纪隋书皆有之
不必深辨即以史记论谓其书终于太初并不当及征
和后巫蛊事则 …… (第 17a 页)
何也且自序既云述黄帝以来讫于太初乃又云
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夫麟止则元狩之号又先于太
初约二十年矣此时 安国
不知死否且此足据否人苦 (第 17a 页)
有而能通一经而称为儒博通群经而称为大儒则自
汉迄今惟西汉有 孔安国
刘向东汉有郑玄魏有王肃
晋有杜预唐有贾公彦孔颖达合七人而他如赵岐包
咸何休范宁之徒皆无与焉即或博综典 (第 2a 页)
之而宋人注经其于彭蠡之非九江辨论极析而至此
而皆茫然何也夫天下有明明历历显示其地而人顾
不之察者 孔安国
云江至荆而分为九则在荆下也江
水至荆下而自分九𣲖故桑氏水经曰九江在长沙下
隽西北夫岳州在秦汉本长沙 (第 10a 页)
授同郡张生其后分为欧阳大小夏侯三家而欧阳最
盛是谓今文鲁恭王得壁中藏书 孔安国
校之得二十
五篇是谓古文自汉迄西晋言书者惟祖欧阳 (第 15b 页)
安国
训解晚出皇甫谧家虽当时大儒扬雄杜预之徒皆未
及见故左传所引者预辄注为逸书独其训解颇多疏
浅往往与经旨 …… (第 15b 页)
补遗今之学者倘以朱子之意折衷全礼汇为一经
俾海内获诵习古礼之全则诸儒卫翼之功得收实用
矣论语则何晏集 孔安国
七家注成之皇侃本卫瓘十
三家说疏之孟子则赵岐注之张镒丁公著释之孙奭
据以作正义当时并称精确由今观之于 …… (第 20b 页)
同出孔壁者凡二十二章所谓古文也 孔安国
尚古文
刘炫宗之刘向典校经籍以十八章为定郑众马融郑
康成皆为之注唐明皇取王肃六家之说参仿孔郑旧
义为 (第 21a 页)
  古今易说          陈廷敬
易于六经最古遭秦烧书以卜筮独得存最为完书最
古而完而今所传者特为淆乱视他经为甚焉乐既散
亡二礼经晚出虽阙然幸不为后人所乱书得之孔子
屋壁诗赖讽诵以存虽不无残脱然考诗书之序或皆
系于篇末或自合为一篇其始皆不乱于正经书自
安国
诗自毛公始别序入经冠之篇首朱子除其序各
合为一编以置经外而复诗书之旧焉春秋一经三传 (第 6a 页)